海洋能專題中心
計畫介紹
海洋能專題中心透過多學科協作,研究複雜的海洋能源議題,刻正執行四大主要任務:
- 研製100 kW浮游式黑潮發電機:2024年進行100 kW浮游式渦輪發電機實海域長期性能測試及錨繫可靠度測試,致力於2027年實現兩部100 kW發電機同步運轉輸電,成為全台首座洋流發電示範場域。
- 海洋物理特性長期觀測:於發電優選區位進行海洋物理特性長期觀測,特別著重黑潮海流隨時間變異的分布特性,並將觀測結果作為模擬長期態勢及大尺度氣候之重要參數。
- 海底地形、地質與地震調查:於發電優選區位進行國內首例擬三維地球物理探勘,包含精密海底地形與地質調查,結合寬頻海底地震儀觀測資料,以強化地質安全。
- 高精度資料同化海洋數值模式:發展高精度資料同化海洋數值模式,評估優選發電區位,探討發電機、黑潮及紊流的相互作用及環境影響等。
透過上述的卓越研究與務實解決方案,期盼引領國內海洋能領域的發展,為台灣的海洋能源開發做出積極貢獻。
團隊成員
吳朝榮
研究員兼專題中心執行長
發展高精度資料同化海洋數值模式
辛宜佳
副研究員
發展高精度資料同化海洋數值模式
郭振華
合聘研究員
研製浮游式渦輪發電機
夏復國
研究員兼副主任
研製浮游式渦輪發電機
戴仁華
研究副技師
海洋物理特性長期觀測
葉一慶
國立中央大學地科系副教授
海底地形、地質與地震調查
林佩瑩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助理教授
海底地形、地質與地震調查
本計畫之重大里程碑
2024
• 100 kW浮游式渦輪發電機於海域進行長期性能與錨繫可靠性測試。
• 評估與市電併網的可行性。
• 進行短期船測與長期錨碇點黑潮觀測,協助解析發電優選區位。
• 精密海底地形、地質調查以及佈設寬頻海底地震儀,提供錨碇基礎設計。
• 建置與驗證高精度資料同化海洋數值模式,提升模式準確度。
2026-2027
• 實現兩部100 kW浮游式渦輪發電機同步運轉輸電,達成國內首例洋流發電示範場域。
• 於發電機設置區進行長期觀測,協助解析海流與紊流。
• 整合多重地球物理探測方法,發展國內首例擬三維地球物理探勘系統。
• 建置海洋超高解析度模式,探討黑潮發電機陣列之最佳組合型式。
2050
• 引領國內產業建置GW級之海流發電廠。